第1568章长孙皇后的建议(第2页)
他是挖矿的。
自已的孙子,是种地的,没想到还真有机会拿到农学奖。
这让他如何不兴奋?
光是这份荣耀,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说句不好听的,拿到这个奖,他这辈子都可以在观狮山书院混了。
“爷爷,这……是不是重名了?”
姚盛到现在还有些不敢置信。
“除了你,还能有谁在观狮山书院,去过襄阳县,还能找到磷肥的?怎么会是重名?”
这个时侯,见多识广的姚老三,终于冷静了下来,脸上带着笑容,催促着姚盛上台。
“这也太胡闹了,这一届农学奖,竟然颁给了一位矿物系的学生,也不知道是农学奖还是格物奖。”
孔颖达和司马才章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姚盛走上台来,小声的抱怨着。
孔颖达当然不会拒绝李想给农学方面的奖励。
毕竟,“农”在儒家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然而,这一次获奖的人,却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孔祭酒,按照现在的情况,这个奖项应该是颁给那些致力于提高作物产量的人,而不是那些在田地里种地的人。”
司马才章琢磨了一下,觉得自已对这次颁奖典礼的排名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事实上,李想对此并不避讳。
说句不好听的,数学奖、农学奖等等,都是为了鼓励人们在科学上有所创新。
……
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这一届大唐皇家科学技术奖的颁奖仪式,可以说是简陋到了极点。
但这件事情,对于长安城之中的勋贵们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陛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建立观狮山书院,对我大唐也是有很大的帮助。”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坐在通一辆马车上,一路返回大明宫。
长孙皇后,自然要借此机会,为李想说几句好话。
“确实出乎朕的意料,原本朕以为观狮山书院只是一个小势力,为燕王府的各种作坊效力,但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观狮山书院不仅让曲江书院、渭水书院一众声名鹊起,而且还为大唐让出了不小的贡献。就拿医学院来说,据说下属的益禾堂,已经成为了长安城之中最大的医馆,很多人生病了,都会跑到那里来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