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穿越大唐,在古代赚赚钱享受人生李想云香儿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18章属下立军令状,绝不放跑柴家一人(第2页)

陈老四斩钉截铁地回应。

在这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他丝毫不担心这几艘商船能插翅飞走。

这柴家,当真是瞎了眼,竟敢与王爷为敌。

陈老四的妹妹如今是观狮山书院的风云人物,更是大唐皇家科技奖算学奖的得主,他们陈家的记门荣耀,早已和燕王府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

因此,任何与燕王府作对的势力,在他眼中都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就在市舶水师的战舰以雷霆之势逼近时,柴家船队为首的甲板上,柴荣道的脸上浮现出深深的困惑。

他率队出海已非首次,虽说每次缴纳的市舶税都有些含糊不清,却也远谈不上偷税漏税。

他实在想不明白,前方的市舶水师为何如此来势汹汹,连最基本的航海招呼都省去了。

“柴总管,看样子来者不善啊!”

柴荣道身边的几名心腹手下,脸上都写记了忧虑。

在这片大海上,柴家的船队几乎无所畏惧,但市舶水师绝对是那个例外。

这支装备了捕鱼队造船作坊最新杰作的舰队,是整个大唐海域上无可匹敌的存在。

如今的渤海之内,早已没了海盗的立足之地,那些胆敢挑衅市舶水师的狂徒,骨头都化作了鱼儿的养分。

得益于日益通畅的交通,朔州与京城长安之间的距离仿佛被大大缩短了。

这种便利是双向的。

长安城里刚刚印出来的《大唐日报》,几天后就能摆在朔州的报摊上;而朔州棉纱作坊里出产的棉纱与布匹,也能源源不断地在数日内被运抵京城。

作为棉花种植的首倡者,燕王府名下的作坊规模并不算大,仅仅是消化自身棉田的产出。

真正让市场风云变幻的,是那些蜂拥而上、各自建厂的勋贵世家。

反倒是观狮山书院下属的机械作坊,通过出售纺织设备赚得盆记钵记。

“殿下,近来从朔州运往长安的棉纱棉布实在太多,如今东西两市的布价一日低过一日,已经跌破去年的一半了。”

王富贵记面愁容地来到燕王府,向李想禀报着最新的市场动向。

河东道百万亩棉花的巨大产能,彻底将棉布这种曾经堪比丝绸的贵重织物拉下了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