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4页)
她嘴巴甜,心思正。你批评她,她不记仇;你夸奖她,她反过来夸你。不管见着谁都笑哈哈的,碰见校门口收垃圾的老大爷都能一起坐下来,看看蓝天看看云,闲扯胡掰一下午。
总的来说,陈嘉盼绝对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也不是差学生。
她很特别,老师们对她大多又爱又恨。
听到这里,陈嘉禾则对他姐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禁大胆猜想:“我姐好像是一个特别有主见的人。你们觉得,有没有可能,她不喜欢应试教育,想去国外留学。但我爸妈比较保守,不同意……”
“呃,或者,我姐去了国外,不想再回来?我爸总说,孝顺的儿女不应该离爸妈太远。那些出去奋斗的都是嫌老人麻烦,找个理由不承担子女责任而已。
“要是换成我姐不愿意回国,我爸妈气得断绝关系,不承认她的存在……你们觉得说得通吗?有没有可能就是这样?”
他用词谨慎,双眼却是闪闪发亮,仿佛已经认定这个可能性。
毕竟一个家庭因两代认知不同而产生暂时性的矛盾,大抵算得上最好最圆满的真相。
只要人活着,矛盾总有办法解决,不是吗?
社长脑子浅,想了想觉得没有明显逻辑矛盾,也就跟着高兴。不料一回头,发觉社员们表情都不太明朗。
“怎么了,你们为什么这个表情?”
学姐:鄙视的眼神。
“用你的小学数学算,陈嘉盼哪年出国。”
嗯??多简单一题!
陈家禾今年上高一,16岁。
他姐大四岁,三年前出国,那就17!
“有什么问题吗?”
社长不知所以:“未成年也可以出国留学的啊!我小姑妈的表弟的同学就——”
学姐冷漠打断:“17岁高几?”
哦,高二。
高二学生不具备自己赚钱存学费的能力。又不像大学,有交换名额、国家贷款、奖学金什么的。如果爸妈不同意,陈嘉盼不可能实现出国留学的想法。
退一步说,就算她爸妈同意。依他们家经济条件,似乎直到煤气事件争取到赔偿金才稍微富裕起来。且至今没买房,租房住,确定有条件送女儿留学?
“还有一点。”
姜意眠提醒道:“陈嘉盼只转过一次学。”
社长:?
开始没想明白,接着恍然大悟:这跟陈嘉禾说的经常搬家,完全不符啊?!
什么情况,陈嘉禾记忆出错?
陈家爸妈有意撒谎?
撒谎必定为了隐瞒。
后者的话,为什么陈家爸妈要如此大费周章地隐瞒,不,是抹去女儿的存在?什么程度的矛盾,怎么断绝的关系才需要这么彻底,连户口都给迁出去?
社长好奇地抓心挠肺,同时不免产生一种‘完了,要糟’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