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页)
常凯歌唏嘘道:“现在已经快炸锅了,就算咱们不发,那些记者回去也得写稿子,我看啊,还不如化被动为主动呢,咱们先发上去,至少有个张烨详细的观点阐述,否则要是有记者断章取义,引起的反面议论会更大!”
吴则卿道:“常主任说得很对,就像张烨说的一句话,理儿是越辩越明的,有争议是好事情。”
闫建涛眉毛都立了,不赞同道:“真的没问题吗?如果弄不好,咱们北大可就变成所有人炮轰的对象了!毕竟现在张烨是咱们北大的讲师,他的观点一出来,出了多大的祸端咱们北大都得兜着了?而且小张的观点现在也不完善,也还没有阐述完全,他这么年轻,别再顶不住外界的压力,到时候后面的课程一塌糊涂了,是不是先推迟几天再发?再看看张烨有没有新证据?”
吴则卿断然道:“呵呵,不必等几天了。”对那网站工作人员道:“整理一下视频文件,回去就发上。”
“是,吴校长。”那人领命。
然后吴则卿才对闫建涛道:“闫教授,我知道你一向以学术严谨著称,但是《红楼梦》这一块的学术本来就严谨不了,本来就有着各种各样未曾解开的谜团,这时候,严谨已经并非第一要素了,大胆的观点和论证,才是最需要的,我相信小张老师也是希望外界和红学界能对他质疑的,这样,越分析越论证,多方发言多方交流阐述观点后,才能更清楚地解决那些谜团,这是好事儿。”说着,她笑了,“至于小张老师能不能顶住压力顶住质疑,我想,是不需要担心的吧?”
什么都能担心,什么都可能会出问题,但唯独抗压能力上,张烨这没心没肺的主儿是不可能会有问题的!
曾教授闻言,乐了乐,“闫教授大概是不太知道小张老师的事迹,那次飞机遇到劫机,张烨一个从来没开过飞机的人愣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惊险地将飞机降落了,救了百十条人命,这个人的心理素质,是不能用常理度之的。”
常凯歌和在场其他老师跟北大工作人员,显然也是听说了一点张烨的传奇故事的,表情也泛起苦笑。
当然,有些事大家都默契地没有说,你还怕张烨扛不住压力?他两次直播中一次骂了领导一次骂了广电,这么大的压力下张烨还没心没肺地一天一首骂人诗继续骂广电呢,可谓是越战越勇,就是这么一个文学流-氓,就是这么一个混不吝的愣头青,他你妈要是还都顶不住压力,那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能顶得住了!
第312章【捅了马蜂窝!】
午休了。
北大中文系。
一间教师办公室里。
有的讲师是带盒饭来的,拐角饮水机那边有微波炉,一热就行了,有的讲师是准备去食堂打饭的。
这时,张烨回来了。
一年轻女讲师瞅向他,“张老师下课了?”
张烨点头啊了一声,“刚下课。”
女讲师笑道:“第一次上课感觉怎么样?”
张烨爽朗笑道:“还可以,这么多人听着我讲课,还挺过瘾的。”
“过瘾?”女讲师竖竖大拇指乐道:“你是主持人出身,心理素质好,也见过大场面,想当初我第一次上课的时候,还是普通的小课,班里就三四十个人,结果我紧张得结巴了好几次,一堂课差点就弄砸了,对了,听说来听你课的学生太多了?还来了不少记者,最后改成公开课了?”
张烨嗯了一声,“跟礼堂开的。”
“还是你人气高,我们普通老师可没这个待遇,别说来这么多人了,学生不旷课我们都得烧高香。”女讲师自嘲道。
其他的北大老师都没怎么关心张烨,吃饭的吃饭,做事的做事,有人顶多不疼不痒地看了张烨一眼,然后继续低头。只有这个年纪跟张烨相差不太多的女讲师和他多说了几句话,可见张烨的人缘了。
“嗯,你今天讲的什么?”女讲师问道:“三国吗?”
张烨坐回自己座位,对旁边邻桌的女讲师道:“没有,讲的《红楼梦》。”
“哦,红楼……什么?你讲的《红楼梦》?”女讲师一惊,有点晕!
其他办公室里的中文系老师们闻言也都表情愕然,纷纷看向张烨,他们上午都有课,也不知道礼堂那边的事儿。
即将变成副教授的武老师插话道:“《红楼梦》也能讲?小张啊,这可是大学,不是综艺节目,学术上的东西必须得严谨。”
张烨随口道:“我知道。”
女讲师无奈道:“还是你胆子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