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我真是大明星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2章(第3页)

张烨道:“大家写论文时,回头过去会修改细枝末节,会改文字,会调整一些书写错误,可是,你们会将论文的核心思想和中心观点改掉吗?不可能!所以拿这个做说辞,是根本说不通的!”

真的解释出来了!

而且解释得合情合理!

杨老师有点脸沉,孟东国也眸子一冷,他们又没料到,这次张烨面对这些根本解释不了的错误,又不从书中内容说了,而是再次换了一个角度,居然从一个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上解释了!

好一张嘴啊!

好一个铁齿铜牙!

严玉眯起了眼睛,“那贾母的问题也可以如此解释了?我不明白,为什么你要把我的问题单拿出来。”

张烨笑道:“如果我是个普通读者,普通研究者,贾母的年龄问题是可以这么解释的——作者来没来的及修改,大家肯定也能接受这个解释,不用再刨根问底多此一举,但是我不能,因为我现在的身份是个老师,在学术上我必须严谨,贾母的问题我之所以单列出来讲,因为贾母的情况比较特殊,不能跟之前的那些解释一概而论,我要是这么说了,那是对我的学生们不负责任!”

“特殊?”

“是哪里特殊了?”

“感觉都一样啊?”

“是啊,贾母不也是生日啊年龄啊的问题吗?”

北大学生们都说了起来。

张烨详细道来,“这一块如果大家不提的话,我本来是不想讲的,但既然说到了,我就讲一讲,贾母生日的问题,到底是七十一回的‘八月初三日’呢?还是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呢?这两个原文完全是茅盾的,但是,根据我的研究,根据宝钗生日的吻合,我判断六十二回的‘过了灯节’的生日才是与生活原型吻合的生日。另外一个理由是第三十九回有贾母的话:‘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刘姥姥忙立身答道:‘我今年七十五了。’贾母又说:‘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健朗。比我大好几岁呢。我要到这么大年纪,还不知怎么动不得呢。’也表明贾母的年龄不超过七十四岁。而七十一回的文字却是‘八月初三日乃贾母八旬之庆’!”

众人都回忆起来了!

确实是有这些原文原话的!

张烨总结出结论,道:“所以我可以肯定,八月初三是编的,八十岁?这年龄更是飞跃的、整合了的、虚构的,显然不是贾母的真正生日年龄。因此,七十一回的文字……是后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刚刚在大家提问之前,特意强调了我能解释‘大体’八十回的逻辑错误,因为曹雪芹前八十回的文字和稿本,也有过丢失和被人篡改跟误抄的情况,在贾母生日的问题上就是如此,这一段或者这一回跟八十回后一样遗失了,是高鹗或某个无名氏续写的时候自己改动补充的!所以才出现了这么重大的瑕疵,所以这个瑕疵是有区别于刚才其他瑕疵的,自然要单独拿出来讲!”

有理有据!

有原有因!

张烨又一次震住了所有人!

那些记者是压根听不懂的,他们就算看过《红楼梦》,张烨说的很多东西他们也是一时反应不过来,觉得太深奥了,太精细了,可是他们不懂不代表他们不会察言观色,当看到那些第一排的文学家和红学家们的表情,记者们就算再傻也能看明白了,张烨老师的解释和分析十分有力!

“说得在理啊!”

“这样还真解释通顺了!”

“莫非八十回后的作者真另有其人?”

姚蜜很高兴,嘻嘻笑起来,张叔叔太猛了啊!

她旁边的李英和李立兄弟俩也被说得心头一跳,张烨老师的观点真的是越来越冲击了他们的固有认知了!

吴则卿微笑不语。

常凯歌曾教授他们不断点头。

其他北大的讲师和外来的历史专家们也若有所思!

面对红学界一直以来都困扰着的逻辑问题,张烨竟然来者不拒,一口气全给说通了大半!

文学界的人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