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4页)
“过河,被船家敲诈了一两银子。”
“遇少儿卖少儿,花费了二两银子安顿。”
“遇盗匪,二儿击退,受伤,花了一两银子看病。”
“遇乞者死于眼前,安葬,花半两银子。”
“银子已经快花完,还没走到蛮荒。”
“题字:家好月圆,卖100两,对方怀疑不是姜太学真迹,辩论,差点输了。”
……
以上是申国著名学者姜太学的私人日记。
日记,就记录平日的鸡零狗碎。
姜太学的日记,更多是用来记账的。
他说起来是豪门出身。
毕竟不是豪门也没有那么多书,没有那么多学习机会,那么多沉淀。
三代积累都不一定能培养一个读书人。
姜太学这样,就是好几代的积累,才能培育出来的。
他家中祖产颇丰。
但是他自已经营一般。
看记账就知道了。
实在不行,只能悄悄卖点他自已写的字。
还要亲自上阵跟人辩驳真伪。
对方知道他字迹的特点居然比他本人多。
呜呼哀哉。
这一日。
小马车摇摇晃晃。
身后跟着的流民却越来越多。
越来越多。
这些人也不靠近,就远远的跟着。
冬日,闹起义。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起义。
可是闹了,就乱了,破村,破家。
有没有闹成功不知道,但是他们都没有家了。
百姓没有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