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吉祥如意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章(第2页)

  吉祥拿出一张纸,“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反正四十六年前石家家奴成了官奴发卖,我找了五天,就找到了这么一个账目,就抄录下来了。”

  如意夺过纸张一看,上面写着:“五月十七日,石家官奴四十八人,买家会昌侯府,男奴二十,女奴二十八,做价四百三十二两,官府分牙钱八十六两四钱,抽牙税八两六钱四分,共得九十两四分,官牙薛大郎。”

  吉祥解释说道:“这个薛大郎就是薛四姑的爹,他们薛家是祖传的官牙,世世代代吃这碗饭的。”

  如意刚学会打算盘,拿出毡包里的算盘打起来了,“四十八个人一共卖了四百三十二两,那么平均一人才值九两银子。这个账目是真的吗?怎么一个人才值九两?算起来,蝉妈妈的父母当时正值壮年,一个壮年起码值二十两吧。”

  吉祥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那个薛四姑对我说,一般抄家官卖,官奴的价格都极低的,官府急于脱手,因为一天卖不出去,官府就得出钱养着官奴,万一冻饿或者病死了,就一个钱都赚不到,反而要倒贴进去。所以,这四十八个壮年官奴,一起打包贱卖了,平均每个人才九两银子,这个价格在市价上确实低了,但在官卖的时候很正常。”

  原来如此,如意反复把账目又看了一遍,“上头没细写官奴年龄,只有性别,薛四姑怎么知道都是壮年的官奴?”

  吉祥说道:“薛四姑说,犯了事抄家的官奴,大户人家怕牵扯,不敢留在家里使唤。一口气买这么多壮年家奴,都是要远远送到田庄里干农活的。抄家嘛,抄没的不仅仅是房产家奴金银器皿,还有大量的田地,这些田地一部分收为官田,一部分赏给功臣。“

  “这个会昌侯府,是当时孙太后的娘家,权势滔天,跟现在咱们张家一样,会昌侯府肯定赏了不少石家的田,田需要人来种,要不就荒废了,所以会昌侯府廉价买了好多官卖的石家家奴去种地,只要壮年,因为老的少的都没力气干农活,只需一季的收获,这比交易就回本了。”

  “我觉得,会昌侯府把这四十八个石家壮年家奴都买回去了,这其中有可能包括蝉妈妈的爹娘。”

  如意听了,心情是一分惊喜,九分悲凉,惊喜,当然是帮蝉妈妈寻亲有了希望。

  悲凉,是因一个人能安然长到壮年多不容易,结果却像一头牛马一样,九两银子就被交易了。

  ————————

  本章写的做羊绒袄,舟平时自己动手做汉服,明制的羊毛对襟袄、半臂都做过,自己裁,自己用缝纫机缝,有点经验,所以晓得一匹窄幅的羊绒布料只够裁两件袄。一匹长约十三米,宽幅六十五的布料做袄,按照古法裁剪是前胸后背都连在一起,没有肩线,主体大身部分分左右两片,以如意娘的身材,袄的下摆要盖住屁股的话,衣长要到1.1,左右两片都需要2.2米,大身部分就是4.4米,明代冬天袄的袖子比较宽,因为里头还要加好几层的衣服,做成宽大的琵琶袖,袖子的最宽处至少40厘米吧,那么就需要80厘米,两只袖子需要布料1.5米。

  所以如意娘一件袄需要用料4.4+1.5=5米。鹅姐丰壮一些,就估个5.5,这就去了12.5米,其余裁下来的碎料做领子和袖口,一匹13米长的布裁完也就只剩下巴掌大一点的余料啦,刚好给王嬷嬷做抹额。

??[39]第三十九回:秋胡戏原是孙家奴,献雪莲遭来乱猜忌:第三十九回:秋胡戏原是孙家奴,献雪莲遭来乱猜忌吉祥见如意发怔,……

  第三十九回:秋胡戏原是孙家奴,献雪莲遭来乱猜忌

  吉祥见如意发怔,还以为她在愁如何去会昌侯府继续沿着这条线索顺藤摸瓜查下去呢。

  吉祥连忙出谋划策,说道:“你不用愁,这会昌侯府和咱们是有关系的,咱们有熟人可以牵线搭桥。”

  如意想破脑壳也没想明白,“什么关系?我们是张家家奴,怎么认识会昌侯府的人,熟人就更不可能了。”

  吉祥说道:“你这么个聪明人,怎么没想到这层关系——咱们西府的侯夫人姓什么?”

  如意说道:“姓崔啊,这个我怎么可能会不晓得。崔夫人是永康大长公主的女儿。”

  吉祥一拍脑袋,“哎呀,我问错了,就是咱们西府以前的侯夫人。”

  吉祥不提,如意差点忘记了,想了想,恍然大悟:“我记起来了!先侯夫人姓孙!出身会昌侯府!会昌侯孙家,也是出过皇后和太后的外戚世家!和咱们张家是门当户对!”

  各位看官,京城的外戚世家,会昌侯府孙家的来历,那是相当的曲折,如果独立成书,大概能给各位看官讲个一百章回。

  曾经京城街头巷尾,就没有不在背后议论孙家的。

  因为孙家女刚开始只是嫔妃,并非皇后。

  当时大明宣德皇帝的皇后是胡善祥,胡皇后。

  胡皇后生了两个女儿,孙家女是贵妃,孙贵妃生了儿子,宣德皇帝说胡皇后无子,就废了胡皇后,胡皇后出家修仙,孙贵妃成了孙皇后。

  宣德皇帝为了扶孙贵妃为皇后,挑战了封建伦理,因为孙贵妃是妾,她生的儿子当然是胡皇后的儿子,怎么能说胡皇后无子呢?

  胡皇后贤惠,敢劝谏皇帝,生性节俭,宽厚待人,且约束娘家,胡家人没有一个生事端的,她是一个好皇后。

  胡皇后无过被废,在朝廷和民间都掀起了轩然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