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替嫁以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2章(第4页)

  淡青色的帐子放下来,窗外月光很亮,照得屋中地上都铺着银辉。

  莹月没听几句,就目瞪口呆:“吴、吴太监?!”

  “我在扬州看见那个被千方百计沉尸并牵连你二叔差点被灭口的阉人尸体时,就有过一点怀疑。”方寒霄低道,“一般的尸体,便是有所残缺,死都死矣,真的不必要如此大费周章。”

  然而对方费了,这是掩饰,也是暴露。

  方寒霄当时没有往他怀疑的角度深想,一个是证据太少,其二,他也是有点不敢。

  率土之民,莫非王臣。

  他隐在幕后搅动朝堂,意指储君,可他也不是不敬畏皇权。

  “你觉得出现在吴太监私宅里的武人是证据?”莹月混乱着,费劲地找了个点切入去问。

  她毕竟写过《余公案》,再不关心旁务,见识也与一般后宅妇人不同,可以与谈此类秘事。

  方寒霄道:“这是最后的一环。”

  他也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当下一点点倒推起来。

  这件事的最初开端,源于他六年前的遇匪,撇除掉感情因素,方伯爷买凶杀他不奇怪,找的凶手特别厉害在当时看也不奇怪,甚至杀完他以后就此销声匿迹都可以解释,最大的疑问是出现在了六年以后:为什么方伯爷二度试图寻找这伙人时,才开了个头,就被毫不留情地灭口。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但不留情,其中更突兀的因素是狂妄,有什么事情,值得杀掉一位当朝伯爷来掩盖?从常理论,天子脚下发生这么恶性的案件,只会引得追查力度严苛加倍,这伙人更难藏匿。

  这节暂且按下不提,随后先韩王世子在甘肃出事,他机缘巧合下印证了与先韩王世子相同的伤口,至此他发现事情远不是他原来想的那样简单,他振作起来,决意追查。

  开始查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毫无头绪,直到隆昌侯夺了方伯爷的差事,他跟方老伯爷在任上跑过,里面许多手脚,他知道,他盯上隆昌侯,没多久发现了隆昌侯的银钱流向潞王,他决定将目标侧重向潞王。

  方老伯爷那时不信任他,他因此放弃祖荫,想靠自己闯出一条路来,他投靠了韩王,那么不管怎样,先将潞王打击下来不会有错。

  随后,他知道了方老伯爷病重,返京。

  他照顾方老伯爷,将错就错娶了莹月。

  这段时间发生了不少事,但从大局上没有很大变故,他零碎做了些事,直到去年下半年与于星诚下扬州,新的重大线索终于出现。

  这就要说到徐二老爷阴错阳差的卷入了,大概天衣无缝这种事,既是“天衣”,那么人间本是不存在的。

  那具绑着石头的阉人尸体,将他面前蒙昧的纱撕开了一条缝。

  他那时怀疑潞王,也怀疑蜀王,但因为无法解释这两王为什么向他下手,他觉得他们都有嫌疑,可嫌疑也都不大,于是只能止步于怀疑。

  吴太监这个人物,在这时出现。

  与两藩王府一样,他掌管的皇陵也是有内侍的,他本人就是,但是当时他没有留意他,任何人都没有留意到他。

  他此前太忽视吴太监了,从未把吴太监与延平郡王遇刺案联系到一起去,可实际上,两者恰恰有联系,联系就在这个盐枭。

  莹月当时帮忙想过这个人选,此时想起,恍悟道:“我没有想到他。”

  方寒霄低声道:“我也没有。”

  许多事,要结合新线索,再回头看,才可以看出问题来。

  如今的事实证明,他有。

  并且还远远不止于此。

  就是在这件事之后,吴太监被调回京城,他调回京城是因为蒋知府案,但他并没有为此付出任何代价,也没有回去继续守皇陵,而是在京城留了下来,成为了皇帝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