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替嫁以后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8章(第4页)

  于是莹月开始常常出入于宫廷中。

  一个人幼年的经历,所造成的影响远比想象中的绵长,莹月在徐家长到十六岁,几乎没有见过外人,她在交际应酬上的礼仪好补,但心理上的缺失与底气,不是后来给些富贵就补得回来。

  但她并非就要跟旁人一样,这条路走得不太顺,跌跌撞撞,未必就没有别的路走。

  莹月对着皇后很紧张,熟悉得很慢,但她却很快和皇后膝下最小的皇子玩到一起去了。

  小皇子年方九岁,被皇后见她时一起带在身边,中途皇后有事,出去了一下,小皇子是男孩子,顽皮坐不住,满殿里乱窜,乳母忙乱地抓他,要他听话守规矩,讲故事哄他,小皇子不要听:“我听过八十遍了,我都能倒背了!”

  但乳母会选择讲故事来哄他,当然表示小皇子本身是爱听故事的,小皇子又跑,跑到莹月身边时,大概看她是个新面孔,也许能带来新故事,就扑她膝盖上问她:“姐姐,你会说故事吗?”

  莹月对着小孩子是一点都不紧张的,小皇子虽然闹腾,但称呼也很有礼貌,她就先笑着问:“你想听哪一种故事?”

  小皇子不挑,道:“什么都好,但是我听过的不要听了。”

  但加起来其实也没有多少。

  被他缠着说过故事的人里,照理要数先生最博览群书,知道的故事最多,但小皇子这个年纪,开始上学才两三年,先生教他仍以基础的启蒙为主,是不会把很多时间花在讲故事上的,要是因此耽误了小皇子的授课,回头对新帝不好交代呀。

  于是小皇子的故事储存量,就多数来源于身边的亲人,他更小一点的时候,亲人们糊弄他很容易,一个故事讲八遍也能把他听得津津有味,现在大了,就不行了,知道腻味了。

  莹月听他报完,心里有了底,就试探着找个他没听过的讲了。

  要说莹月多么高明到不可思议,那倒还没有,但她自己写过话本,话出口前,对故事的起承转合会下意识在心里打个底,有这点设计在前,就比平铺直叙地说出来要吸引人多了。

  故事说到一半的时候,皇后办完事回来了,原以为小皇子早不耐烦跑了,一看居然老实得不得了,讶异又好笑。

  而有这一回,就不但皇后想召莹月进宫了,小皇子也把她惦记上了。

  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方寒霄好几个月才回家一趟,回了家也呆不了多长时间,但莹月一点也没闲着,她当然也想念方寒霄,但是没空闺怨,她要琢磨新故事讲给小皇子听,要管一点家事,偶尔还要应付一下徐大太太。因着徐大太太来找,莹月才知道,望月居然悄无声息和岑永春和离了,隆昌侯府当时倒台,望月因有孕被赦免回娘家了,没一起跟着发配,结果后来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望月用生下的孩子和岑夫人谈判,答应在岑家未归来前,可以由徐家暂养这个孩子,以此达成了和岑永春和离的要求。

  徐大太太来找莹月,是看着时间推移,隆昌侯府当年那桩案子的风头已经过去了,就想让莹月给望月重新找个人家再嫁。

  说起来,徐大太太这灵感还是从薛珍儿身上来的:“你那个妯娌,死过一回丈夫,如今不还是做着堂堂的伯夫人?你大姐姐要求没这么高,有那不承爵的小儿子也可以的,只要人品过得去,我们如今也歇了心了。”

  莹月:“……”

  她坚决拒绝了,才不揽这种事情,徐大太太很是悻悻,但来过两三回,莹月少有地强硬,一点也不松口,徐大太太有百种手段,欺负不着出嫁女,只得空手而归。

  莹月自己对此还有点害羞,方慧可自豪骄傲得不得了,马上给她炫耀到方老伯爷那里去了。

  方老伯爷精神抖擞乐得不行,他老人家表达喜悦的方式就是买买买,虽然私产已经几乎全转移给方寒霄了,但他手里当然还留有一点养老本,一买都是百本起,收藏了不足,还要到处去送人,因此倒是不闷在家里了,常出去走走,因方伯爷遇害而颓散的精神慢慢恢复了过来。

  薛珍儿和方寒诚则还是吵,但自成婚以来方寒诚经历了丧父,薛珍儿经历了娘家差点倾覆,两个人再往下吵时,吵来吵去,居然一直也没吵散。

  日子就这么热热闹闹地过着,《裙钗记》出到第四本的时候,方寒霄又一次出远门归来,进宫交差,这一次新帝终于和他道:“镇海,接下来你就不要出去啦,在家呆着,好好歇一阵,过几天给你封侯开府,你回去和老伯爷商量商量,喜欢哪里的地段,想好了来告诉朕。”

  皇后在旁补充了一句:“也和你媳妇说说,多陪陪她,她这阵子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