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4页)
但是汉人对于宗教信仰不象西方人那么壁垒森严,你信你的,我信我的,绝不会因为你信元始天尊、我信如来佛祖便打个不可开交,又或不许子女通婚,所以行人虽觉这对小夫妻要去喇嘛庙有点奇怪,倒也没人难为他们。
这些年来,不少来自青、康、藏,甚至来自漠外的喇嘛僧晋见大明朝廷,因为他们那一带地方是政教合一,这些喇嘛的朝见如同当地官员的晋见,颇受朝廷重视,所以皇帝便赐了几座寺庙给他们,让愿意留在中原的僧侣住在里面,护国寺便是其中一座。
这里虽然香火不盛,好在是朝廷供养,按时提供所需,所以这些喇嘛的生活倒并不清苦。
杨凌进入护国寺大门,见庙内灯火通明,虽也有些游人,看年纪大多象是逛累了跑进来歇脚的老年人,在廊下坐着闲聊,正对门的金刚殿大门洞开,却冷冷清清无人进出。
杨凌扭头一看,见韩幼娘隔着三尺多远,忸忸怩怩地跟在后面,心中不觉有些好笑,忍不住调侃道:“娘子,一起上个街隔那么远做什么?相公一个劲儿回头看你,这脖子都快扭了”。
韩幼娘害羞地凑近他身旁,低声嗔道:“相公,小声点呀,叫人听了笑话,我是女人,本来就不能和你并排行走的嘛”。
杨凌呵呵笑道:“行,那你就在后边跟着吧,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才能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以后你就天天跟着相公,相公没事就回头看看你,看上五千次五万次,争取来世还做夫妻”。
幼娘羞笑着白了他一眼,,还未及答话,忽地一个难听的声音嘿嘿地道:“这说法有趣,我只听过百年修缘,千年修份,万年修缘份”。
杨凌扭头一看,只见一个面如敷粉的少年书生握着一柄描金小扇,正笑嘻嘻地望着他。这小书生个头儿比幼娘高上一些,英眉朗目,穿着一袭道袍(明朝一种袍服),腰束锦带,头戴六合一统帽,帽顶缀着一块水晶,打扮得俊俊俏俏。
小书生一张嘴,那正处于变声期的难听公鸭嗓又叫唤起来:“只是不知这位兄台的五百次回眸是哪部经文中的典故?三归五戒慈心厌离功德经、阿弥陀佛音王陀罗尼经?还是四十二章经呀?”
他说着刷地一下抖开那装饰用的描金小扇,颇为潇洒地呼扇了两下,又嫌冷合上了,然后问道:“今日小弟与你也算是擦肩而过了,却不知兄台前世为何要频频回头看我?”
闭着眼睛闯京城
第55章
西洋教士
杨凌目光一转,见这粉妆玉琢的小公子旁边还站着一个头戴软帽、大袖公服的中年人,这人白白净净、气质雍容,相貌与小公子有七分相似,想来是一对父子。只是这位中年文士身材肥胖了些,早春二月天气还冷得紧,他细腻的皮肤上居然隐现汗痕。
“这个......”杨凌有些尴尬,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出自佛经,他是一无所知,一听这小书生一气儿说出好几部从未听过的佛教经典,便知人家才是真正的读书人,而且对佛学甚有研究,他岂敢胡乱答对,只得干笑道:“呃......这个,呵呵,在下好读书却不求甚解,实在想不出是哪部经书中典故了”。
那小书生乌漆漆的眼珠子转了转,忽然诡笑道:“我明白了,这位兄台原来是随口杜撰,哄娘子开心,果然急智,佩服、佩服”。
旁边那个中年男子呵呵笑道:“我儿休得胡言乱语”。他虽出言呵责,但是言笑宴宴,显然对儿子甚为宠溺,眉宇间一派慈父神情。
小书生不服气地道:“本来就是,姐姐,你家相公可是常常胡言乱语、哄你开心?”
韩幼娘红了脸,轻轻啐了他一口,她满脸红晕,却甜甜地回望了杨凌一眼,柔情蜜意再也难以掩饰,少年拍手笑道:“天地间花月春风、画桥烟柳,美则美矣,但又如何比得上女子情长时的眉如春山、眼如秋水?姐姐看着自家相公时,笑得好甜好美,不过我看你家相公相貌英俊、一表人才,定是个惯会哄人的主儿,你可要看得牢些,小心他拈花惹草”。
韩幼娘哼了一声,刚想张嘴反驳,忽地想起马怜儿来,那般的美貌女子,连她一个女孩儿家看了都怦然心动,却心甘情愿跟了杨凌,情愿屈居小妾,说不准相公真的惯会哄人,哄得人家女孩子迷迷糊糊便把心交了给他,想着她不禁幽怨地瞥了杨凌一眼。
那中年书生呵呵笑着在儿子头上摸了一把,嗔道:“胡说!”说着向杨凌一拱手笑道:“这位公子,小儿顽劣,尚请恕罪”。
杨凌忙道:“不敢,不敢,令公子聪明伶俐,学识过人呐,如同璞玉,将来定是状元之才”。
那小书生听了脸上似笑非笑,神情有些古怪。杨凌见这中年人不通姓名,无意与自已攀谈,便道:“在下要与娘子入庙进香,少陪了”。
中年文士笑道:“无妨,公子请便”。
杨凌拉了幼娘沿着长廊刚刚走出几步,那小公子忽地又在后边叫嚷起来:“哎,兄台,你还没说,前世为什么要回头看我五百多眼?”
杨凌回头笑道:“这个么......能让我回头看个不停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风华绝代的佳人,一种便是欠钱不还的无赖,只不知小兄弟你是哪一种人”。他说完哈哈一笑,拉着幼娘赶紧走开了。
小书生拍着描金小扇,颇为认真地权衡半晌:“这个......绝代佳人?不妥。欠钱的无赖......好象也不妥,啊呀,这小子耍我”。
小书生回过味儿,气哼哼地拔腿便追,那中年文士阻之不及,只得无奈地摇头一笑,将手轻轻摆一摆,四周廊下影影绰绰早有十多个看似游人的汉子现出身来,悄悄跟了上去。
中年文士慢腾腾地在后边跟着,旁边一个家人打扮的老仆赶上来扶他,轻声说道:“老爷,天色不早了,咱们还是回去吧”。
中年文士微笑道:“呵呵,这孩子平时连个玩伴也没有,难得有人陪他拌嘴,就让他再玩会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