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5页)
皇帝小老爷还是认为自己大部分都能听懂的,即使有一些听不懂,那也没关系——作为神中年的弟子,他经常要面临这种听不懂对方到底在说啥的困境,这种时候只要点头就好了,拿自己能听懂的地方疑问一句,就能做出‘陛下聪慧似神人,可举一反三矣’的效果。
通常老师觉得重要的东西,他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说,至少张居正是这样。
所以万历养成了这个习惯,他问道:“靖海伯是说,欧罗巴诸夷与周边诸国不同?”
“正是,不同的地域上千年独自发展,形成不同的文化,即使有些技术辗转万里流传回传,但大体上全然不同,当今之世,谁学到更多,谁便更有优势,这个道理非常浅显了;而在谦虚好学上,显然我们更有优势。”
陈沐说到这,才终于结束陈老师的授课教程,拱拱手道:“臣请天津建北洋衙门,是为练骑兵与督筹后勤;任东洋大臣,则要渡海至南亚墨利加,接收条约中朝廷在西班牙的租借地,并为朝廷甄别在欧罗巴诸国的文化、科技中,什么对朝廷有利,带回来。”
小万历还是颔首,眼看已走近乾清宫,他十分认真地看着陈沐的脸,神情不似少年,带有几分斟酌问道:“靖海伯,朕常受老师教导,也多闻朝臣劝谏,就像在钦天监,当朕提起你打算让人测量天下时,那监正最先说的不是别的,是祖宗之法,除钦天监外常人不得度量天时。”
“为何朕从未在你口中听到过祖宗之法?”
周围已经没有别人了,陈沐眯起眼睛笑道:“但陛下一定在臣口中听到过核心利益这个词,在臣眼中,这个词与旁人口中‘祖宗之法’没有分别,朝臣有为国者、有为己者,也有既为国也为己者,根据他们不同的目的,陛下可以甄别他们不同的核心利益。”
“当核心利益被别人触动,就会产生攻讦,而在大明,攻讦一个人最好的手段便是拿祖宗之法四字压下来!那是驱逐前朝的太祖皇帝之法,没人可以违抗。”
“你是在教朕帝王心术。”万历大概是刚从张居正那学到帝王心术这个词,运用起来还不是很熟练,他有些感悟地说道:“所以老师定考成法,便总有朝臣以变了祖宗之法压下来,老师再自开国之初的法令中找到仰仗还击?”
听万历这么说,陈沐真的是觉得张阁老辛苦了,不过他甚至还知道后续呢——能用祖宗之法砸回去的,张居正就砸回去,实在砸不回去的,也用权势与智慧砸回去了。
但他不愿在这座看似密不透风实际四处通风的紫禁城里说起对张居正改革的评价,说好说坏都会得罪人。
第十九章
攻玉
陈沐摇头道:“阁老的革新,因臣久处海外,所知甚少。不过臣以为一切应以国为重,毕竟今世事与太祖皇帝之事已有差别,至少太祖、成祖之时,明军可北逐元寇于大漠,如今我们在塞外做不到。”
“就像前朝《授时历》用得不错,但其误差多年积攒,用上百年,便要重新测量订正差池,定名《大统历》,故节气可知,仓禀可足。《诗》有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那个时候的人就知道这个道理,何况现在呢?”
小皇帝更加疑惑了,问道:“那靖海伯是不支持祖宗之法的说法咯?”
“并非如此,臣认为大明开海是对的,每年为国朝增益数百万两,既然是对的,谁要是在朝堂上用祖宗之法定不征之国来寄望禁海,臣一样会拿出先帝诏书的祖宗之法来予以还击,因为大海,在臣眼中就是大明的核心利益所在。”
“太祖皇帝制《大诰》,其中惩治贪官要以剥皮实草之刑,后来太祖皇帝也没用过,但贪钱百贯凌迟、贪赃害民枭首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将那些喊着祖宗之法的官吏彻查一番,他们敢吗?”
小皇帝笑出声,问道:“靖海伯敢么?”
陈沐笑了笑,气矮三分,道:“臣送过礼物,也受过礼物,不过贪朝廷银两?臣敢让人查,南洋军府一应收支皆有去处,尽数用在军备与国中,对臣来说,需要银两赚就是了,比贪赃、剥削,来得容易。”
“朕不是查你帐的,朕已经到能算清账的年纪啦。”
小皇帝显然心情不错,拍拍手舒舒服服地围着陈沐溜达小半圈,抬起左手两个指头,右手板着道:“海外运银,原本是没有的,你出海,有了,就算当中多有损耗,朕还是赚了!”
看得出来,小万历对财务很感兴趣,尤其算账……可能也就隆庆与万历这段明朝财政特殊时期,才会让富有四海的皇帝对财务感兴趣。
“不过既然你敢说出来,那朕就赦免你啦。”说着,小皇帝又不知想到什么,居然带着些恨意挤起眼来,道:“你可以贪财,也可以教朕道理,但目的是什么,就要跟朕说什么,别像那些人一样,即使是好意,心里想着借日食发挥规劝朕,却说日食是昏君之相。”
“朕乃天子,便是尚且幼稚,也不能被人当傻子,你就是贪了再多银钱,朕知你有才能一心报国,倘朕问起,你据实相告,都可赦免。切莫欺瞒,臣不欺君,君不欺臣,朕最恶欺瞒!”
陈沐能说什么,他觉得小皇帝对朝臣的经济状况还是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的,他拱拱手道:“臣多谢陛下。”
“好啦,事情都是你们做,听老师说工科道员已经去天津修造北洋衙门,靖海伯也要过去督造,到时候就要再出海。老师常说臣为君分忧,明君也要为臣分忧,可朕没什么好做的。”
“靖海伯懂那么多事,懂不懂如何治国,朕又该如何甄别朝臣他们的那个……”小万历皱着眉头苦思冥想,最终蹦出四个字来:“核心利益!”
核心利益这个词不易被皇帝理解,主要在于这个词古籍里确实没出现过,不过好在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把玩核桃,相对还容易一些,这才被小万历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