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开海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5章(第5页)

  除了兵,还有四名杂流,一名识字通译、一名养马、一名军牢、一名厨役,所谓军牢即是卫兵。

  这是阿卡普尔科巡检司的全部人手,一共一百一十六人,一个百户的编制,不过在装备上与东洋旗军百户部有很大区别。

  原住民组成的民弓兵没有头盔,每人给胸甲一副,配腰刀一柄、梢弓一张、羽箭一壶三十支及绳索一副,皆着黑色靖海服,足蹬黑皂鞋裹行缠,头戴发巾。

  伤兵转地方的鸟铳兵与副手同样也没头盔,不过他们不配腰刀,带的是铳刺,每人鸟铳一杆、药筒十五,也各带绳索,他们每人领十名弓兵,是巡检司的小队长。

  叫鸟铳兵,其实是沿袭明朝巡检司的编制,在明朝早年巡检官下属步兵统称弓兵,其实并不一定都会用弓。

  “诸位同僚都知道巡检司是做什么的,我太祖皇帝设巡检于关津,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

  裴嚣踱步走过各队前,抬手指点着部下衣着身姿,指着脚下道:“在亚洲,咱跟着经略大帅从旗军调为衙役,昨日军府的赵大人亲自过来耳提面命,指教裴某规矩,要咱对得起这身黑衣。”

  “巡逻州邑、抓贼缉盗、关卡设防、爱护百姓、保境安民,这方圆百里之地的治安就靠我等了。”

  裴嚣话音一落,自腰间拿出一只小黑本对众人道:“这是军府发于我等的亚洲巡检条例,印刷厂正在给你们做,这几日赵大人便会发下来,到时候你们对自己的职能就清楚了。”

  十名正副鸟铳兵齐声应道:“是!”

  军府的赵大人,那可了不得!

  裴嚣目光转向营内,军兵在战后被放了一个月假,各百户部轮流出营,没轮到出营的便半日歇息半日操练,此时大营里还未到操练时间,校场上大多是先前的伤兵依照条例做恢复训练,时不时将好奇的目光转向这里,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窃窃私语。

  赵士桢来的时候将大致情况跟他说过,虽然不甚清楚陈沐对亚洲巡检司提出的几项职能的原因,但他能想到今后的职责之繁重。

  地方巡检要做的,他们要做;地方捕快要做的,他们也要做;地方巡检与捕快不需要做的,他们还是要做。

  用赵士桢转述陈沐的话,就是地方巡检是军民一家亲的纽带,他们不但要维持治安,百姓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们,他们都要帮忙。

  巡检条例的小黑本上关于升迁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抗击阻敌一仗、抓捕盗贼二十、破获案件五十、帮助百姓二百,可升饷一级,巡检设六级,最高六级巡检兵有五两月银,独立于官阶俸禄之外。

  巡检兵列队出发了,由村南的大营一路向北进发,穿过村落,在沿途设下两座巡检楼,扼守要道,又分十个执勤点,每点两名弓兵站岗巡逻,一直到北村口的道君庙。

  那是将来扩为城池后的城中心,庙宇旁边的县衙、汉文学堂、巡检司正在由工人修建,他们的营地便驻扎在那,以道君庙巡检司为中心,向周围共设八座巡检楼,三十个执勤点保护周遭街市、林场、猎场、渔场、港口等公共设施。

  陈沐立在港务衙门的阳台上负手看着他的黑衣巡检脸上浮起笑容,他没指望这些巡检官在阿港立什么功勋,现在的港口村落治安已经很好了。

  东洋旗军驻扎在这儿,地方还有两千乡勇,这两支军事力量都肩负巡逻之责,军快比民多,只要他想,哪里还会出什么治安问题。

  但这一百多人的巡检司是一颗种子,他们可以开枝散叶到亚洲各个角落,将来还可以反哺大明,作为明代掌控地方的三大制度,巡检司与卫所制、里甲制都已逐步崩溃,它们的崩溃就意味着朝廷对地方的掌控缺失。

  他要对这颗种子悉心呵护,等它生根发芽。

第一百一十二章

豆子

  巡检入驻村落的影响挺大,不过短短两天,县令邹元标的命令颁布,地方里长的甲首乡勇便加入巡检的部队作为补充力量,帮助百姓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

  人们乐在其中,甲首帮忙是帮助乡亲街坊,谁都没有怨言,巡检帮忙则更加直观地会影响到他们升迁,做事更为起劲儿。

  至少在阿卡普尔科,百姓已经习惯了明军的存在,用徐渭的话说,陈沐把这里的民心收了。

  万历亚州通宝出现在这,极短的时间里便加入流通,并完美地替代地方货币可可豆体系,当然也有弊端。

  万历通宝使可可豆大量贬值,往上数几十年可可豆与人工等价都是一天一百可可豆,如今可可豆受万历通宝与市场定价的冲击,想要用可可豆买东西也行不通。

  市场与货币皆由明军控制,各大商铺都不收可可豆作为货币,在百姓与百姓之间,可可豆兑换万历通宝也变得困难,起初一张二十面额的通宝能换十枚可可豆,但一天一个价,飞速涨到二百枚可可豆都换不到一张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