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0章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第4页)

再仔细对比,与刚刚送入窑的那批有什么区别?

除了刻的更好,线条更为流畅……

正默然无言,林思成退后一步,稍一端详,又点点头:“还行!”

而后,他又往前,“唰”的一刀……依旧如刚才,像是精美的画纸被撕掉了一道。

但一群雕刻师的眼皮齐齐的一跳:他削了干嘛?

当然是要重刻。

但如果重刻,除了耀州工,他还能刻什么?

惊疑间,林思成眨眼就是几十刀,又略微修整,将瓶胎刮平。

而后稍稍喷了点水,让略干的胎体软化,而后,拿起了双刀。

左刀刀尖刺入泥胎,只听“滋”的一声,瓶胎上切出一条弧线。又“滋”的一声,弧线变成月牙形的弧槽。

另一边又是两刀,中间再两刀,一片栩栩如生的牡丹花叶映入眼帘。

刘东的脸色不再变来变去,却煞白煞白。脑子里像是被狗舔过,一片空白。

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他为什么会,他跟谁学的……他跟谁学的?

那你他妈既然会,还来学什么学?

起初,商妍还看的一头雾水:因为林思成明确说过,因为文献太少,孟所长复原的耀州瓷技术算不上完全复原,至少刻工不完全。

只是复原了一半,又融入了创新技艺。不过效果很好,完美复原了耀州古青瓷通过“积釉深浅形成色差,呈现出明暗对比”的视觉效果。

但具体复原的是哪部法,创新的又是哪部分,以及技术重点有哪些,林思成也不知道。

不然不会专程跑一趟,一待就是二十天。

既然不知道,那当然就不会。但你又削成素胎,是又想刻什么?

但看到林思成手持双刀,且自然而然的刻出丰,全都目瞪口呆。

这张嘴……这就是老师的嘴?

脸涨的猪肝一样,刘东好久才回过神,刚要说什么,林思成点了点桌子:“刘部长,北宋《德应侯碑》载:

(耀州瓷)直刀深刻,斜刀削地,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纹饰刻画如削,谓之两刀泥,又谓半刀泥……何谓两刀?一正一斜,何谓半刀,刀峰半入,刀刀见泥……”

“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耀州出青瓷器,谓之越器,似以其类余姚秘色也……”

“刘部长,你再好好回忆回忆……所以,真谈不上偷学!”

刘东心神俱震,猛往后仰。

回忆什么?

当然是林思成刻最后一遍时,所用的刀法:直刀深刻,斜刀削地,刀峰半入,刀刀见泥。

更关键的是,瓷研所都还处于研究复原阶段,只研究到一半……

眼珠骤然一红,刘东声音嘶哑:“你从哪学的?”

不是……这说的还不够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