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9章(第5页)

  谢星珩给京城百姓的印象很深,因他坦荡,也是为家乡做宣传,他直言“赘婿”身份,并未让大众瞧不起,反而因他的行为,让百姓觉得他是真汉子。

  现在他考中探花了,有书斋出了谢探花的文章合辑,也叫对照版。内附探花专访。

  你所关心的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看最后一名的逆袭之路,也问谢探花的学习之法,再聊聊他有没有后悔入赘,把人骗进来吃狗粮。

  都是些零碎的讨论,江知与隔一段路,就能听见一些,听着听着,心痒痒,也去买了一本书来看。

  许行之跟他一块儿,拿钱买了十本。

  江知与:?

  “这是做什么?”

  许行之摸摸鼻子:“我验完货,也该返乡了,乡里人肯定会问起,到时也好给他们分享。”

  江知与无言以对,忍不住腹诽:这也不是特产啊。

  但他想着,爹爹跟舅舅他们肯定也喜欢这东西,就也多买了几本,让许行之一并捎带。

  验货有江知与陪同,相当顺利。

  生意上有人使坏,但一般不敢得罪大客户,尤其是不知底细的大客户。

  许行之这回手笔太大,本身也有功名在身,是个举人。指不定他哪位恩师、哪位同年家里鼎盛,能拿两千两银子买衣相送,交情浅不了。挣钱就够,没必要多惹麻烦。

  而京城的铺面,也并非都有贵人做靠山。也要看地段,看大小。多数都是本分手艺人。

  这头结束,江知与顺道跟他一起去牙行问了结果。

  布庄俏,一家被挤兑了,连人带庄子,很快就有人吃下,给家里增加产业。他们买不着。

  托牙行打听的绣工,有那么三五个。牙行问过了,这几人都有儿有女有家业,不愿意离开京城。教学的话,把人叫来学还差不多。学费到位,他们愿意倾囊相授。

  江知与点头。这倒没关系,让黄家挑两个绣工过来学,学完回乡教给其他绣工。

  他又问:“从前在布庄做事的老手艺人,你这头能联络到吗?”

  能在牙行办事的,人都机灵。客人提一个要求,他们须得多方兼顾,这样才好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

  都想买布庄了,又要找绣工,一看就是想做这行生意的。老手艺人又怎会缺?

  牙行说有几个:“他们说他们会染好些颜色,包括紫色,但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他们也不轻易染。咬死了非得有了安身之所,在新东家家里帮工一阵,感觉合适,他们才愿意拿出本事来。”

  许行之都知道紫色难染,听着瞳仁睁大。

  这要赌一把。

  黄家让他带一万两银子出来,赌得起。

  他看向江知与,轻轻点头。

  江知与便继续问具体情况。

  牙行不明说,问具体的,相对含糊。大抵是从前都是开过布庄的老板。

  江知与便懂了,京城遍地是贵人,他们看中一桩生意,吩咐下去,有的是人给他们办事,哪管别人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