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5页)
他想看看,这个柔弱的像女子一样的探花郎会不会让他失望。
遥远京城,朱红城墙上,一身便装的年轻圣人俯瞰脚下盛景,发出喟叹,“高处不胜寒,朕当年不知,如今方知了。”
身后立一年轻将领,着斗篷,佩长刀,面如冠玉,目似寒星,赫然正是闻名朝野的小虞将军。
“陛下过谦了。”虞凤稚面无表情恭维。
圣人笑出了声。
“朱易被流放远疆,朕本与你约定,等大赦天下的时候,借机把他放出来,只往后便仕途无望了,但远疆有矿,朱易有野心,朕便知道他不会止步于此,你本拜托明家照顾是为了让他好过一些,没有想到,他当真得了一番功绩。只如此一来,他立下不世之功,大赦天下之际,便是朱易重回朝堂之时,也是你出征远疆,镇压明家,收归矿山之时。有违你的初衷了。”
圣人派去的,本是为保护朱易而去。若非遇到生命危险,那些暗卫不会轻易出现的,而暗卫的首领正是周官。朱易树敌太多,他们怕他撑不过路远迢迢的流放,但没有人想到,他竟还能在绝境中为自己谋出一条生路。而虞凤稚想要的,不是一个在朝堂重新站起来的朱易,只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兄长。
虞凤稚忽然跪下来,“下臣有一不情之请,盼陛下成全,否则,这镇压明家的差事,陛下请别人做了罢。”
圣人原是二皇子的时候,也很少听到他这般意气用事,以国家大事威胁的时候,觉得新鲜,袖手问道,“说来听听。”
“请让朱易,还入我虞家。”
圣人大惊,“虞凤稚,你可考虑好了?朱易是文臣,又是进士身,此次立下不世之功,朕有心提携,他在朝堂将来必有作为,入阁拜相也未必不能,若入虞家,便是武将,在你府邸,最多也不过是当年一个长史,你让世人如何评朕?你让世人如何看他?你这是在亲手断送他的前途。”
虞凤稚却执拗道,“朱易即便立什么不世之功,到底前科累累,陛下想要重用他,还得顾及他得罪的官员,功过相抵,重新入我虞家,臣没觉得什么不对,至于前途一一”
虞凤稚咬牙道,“他不需要前途。”
虞凤稚到底还是怕了。他害怕朱易得了重用,生出自己握不住的爪牙。
朱易本便恨他入骨,若再得重用,将来更不会看他一眼。
圣人劝说无果,最终摇头道,“虞凤稚,朕且由你一回,希望你将来不会后悔,朱易是个人才,但你拿镇压明家威胁,朕能如何?此次念及旧情既往不咎,往后若再有一次,你与朱易同是死罪。”
虞凤稚磕头请罪,“多谢圣人。”
身在边疆的朱易还不知道,虞凤稚寥寥数语,便将他以命赌来的功绩付诸一炬,重新入了虎狼窝。他死了无数回,最终依旧两手空空,同来时一样,做他虞家一个长史,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他以命博来的前途,被人一句话轻飘飘踩在脚底了。
什么都没了。
第133章
朱易还什么都不知道。
他从拉满死人的马车上逃下来后,明家追杀他的人络绎不绝,他只能乔装打扮,混迹乞丐窝中,正遇到前来寻他的周官,异地遇到熟人,周官不能解释自己的来由,也无法解释暗中还有其他十二个人,他为朱易手中证据来,却还要张嘴骗人称自己放心不下朱易,这才从京城赶来。
是周官从乱葬岗中救下朱易的,朱易对周官所言无半分怀疑,甚至将自己手中的那半卷账册交代给周官,托他带回京城,莫再跟着他了。
周官得了账册,还是多问一句,“为何不跟我回京?”
朱易只是含糊说道,“旧事未了。”
周官没有问他的旧事是什么,他只是提醒朱易道,“你该知道,这本账册一旦上交,朝廷镇压过来的兵马很快便到,虞凤稚必然会来,而你在此事中的功劳,必将随着大赦天下的消息大肆传播,你不但能够免了死罪,还能重新回到朝堂。”
说这句话时候的周官也想不到,朱易这一次,依旧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你留在这里,面对明家追杀你的人,面对虞凤稚,又何苦呢?”
朱易始终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