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第5页)
当时的茶叶在欧洲的风靡程度是买不到,要买得去拍卖行的地步。
即使如此,茶叶在欧洲也是极其紧俏的商品,远远的供不应求,价格一路飞涨。
有利可图之下,各大公司,船队,纷纷来华夏采购茶叶。
即使如此,茶叶依然价格昂贵无比。
随着茶文化的传播,美国,E国也都纷纷跑来购买茶叶。
当时英国崛起,日不落横扫大洋,霸占了当时华夏的所有红茶。
美国则退而求其次,扫货绿茶。
而E国在红茶和绿茶都供应不起来的情况下,甚至连当时的砖茶都不放过,全都扫走,回国贩卖。
即使如此,随着茶叶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喝茶大军,英国很快发现,光进口红茶根本无法满足国人要求。于是加量绿茶,到了最后,同样连砖茶都进口。
当时有一句话,叫洋人用大烟掠夺真金白银,华夏用茶叶和陶瓷掠夺真金白银。
直到有一天,美国敲开了日本的大门,美国人忽然发现,原来这个不起眼大小地方,竟然有着庞大的茶叶产业!
于是日本的茶叶开始进入市场。
而日本的茶是从唐朝开始,每年来华夏纳贡的时候,求去的茶种,精心培养后的结果。也就是说,日本的茶,基本就是我们华夏的茶,相差不大。甚至连炒茶、制茶的手法都是从华夏学去的。
有了日本的出现,华夏的茶叶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再加上,当时华夏国人不争气,因为茶叶热销,所以为了多卖钱,以次充好,缺斤少两的事情也是频发。
导致在欧洲的口碑一天不如一天。
日本人则派人去欧洲巡查,调研,做足了准备后,以诚实守信、精品茶叶的定位打入欧洲市场。
欧洲人立刻投入了日本的怀抱,抛弃了华夏茶叶。
从那以后,日本的茶叶进入了高端贵族市场,价比黄金。
而华夏的茶,则沦落为低端市场,卖不上价格。
这本来也没什么,自己不争气,怪不得别人精明。
咱们华夏人也不是输不起的人,从哪跌倒了从哪爬起来就是了。
到了现在,华夏茶商们,一直在努力回归高端市场,事实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果了。
我们在努力,用自己的实力,争夺回属于我们的东西。
但是就在我们都在努力的时候,却有人甘愿不当人,去当狗!”
听到这话,唐晨下意识的瞥了一眼那个钱老板。
宋明道:“没错,就是他带的头。八年前,日本人来华夏,开什么茶商会,大家都去了。现场火药味很浓,日本最大的茶商比叡家更是在场大放厥词道:未来十年,华夏无茶!
当时我们家老爷子就火了,起来和他争论,教他什么叫茶。
两边比拼了茶道,比拼了茶叶,结果是茶道上我们输了,茶叶上我们赢了。
这对于华夏茶商来说,是很长脸的事情。
毕竟,茶道固然好,但是核心本质上,还是要茶叶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