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盗墓笔记之灯海寻尸&万山极夜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章(第3页)

石门已经打开了,地上有很多凌乱的脚印,不止是小花他们,我估计有好几队人进去了。手电照进石门里,里面就是甬道了,一路继续向下,非常宽大,能看到甬道的两边,放置着外面一样的各种陶俑,但这里都是武士俑,全部都怒目低头,十分威严。

但最吸引我们注意力的,还是门两边的那尊金刚雕塑。那是两尊三面金刚,但我一眼就认出来,那就是之前攻击我们的巨尸。

这里是木头雕的,木头保存的竟然还可以,虽然褪色了,但还能看到色块和色块的区分。分立在门的两边,都有三层楼那么高,是用整根的巨木雕刻而成。最诡异的是,我还能看到在金刚的嘴巴里,还有一张脸,阴恻恻的看着而我们。

胖子用手电照着那雕像,脸色很难看,对我道:“天真,你不觉得和云顶天宫里的人面鸟特别像么?”

我点头,其实它把平脸吐进棺材的时候,平脸是没有皮的,这就更像那些口中猴了,没有皮的猴子需要生活在鸟的口腔里才能不感染,当时分析过,鸟的口水可能是一种强抗菌剂,这是一种严苛的共生系统。

姜四望不知道是人是鬼,他不让猫狗进入这里,是不是这种尸体会吞食猫狗让其变成自己嘴巴里的傀儡?

“但我觉得这巨尸比云顶天宫的要邪门。”我道,看着那金刚雕像:“或者说,更加的原始。”

我只能说一种直觉,没有现实依据:云顶天宫里的东西,其审美虽然也有邪祟感,但还是感觉是青铜文明时期的东西,体系完整,但这巨尸刚才的服饰,状态,有一种强烈的部落时期的感觉。

我觉得巨尸的状态更加原始,三皇五帝时期的感觉,巫术感很重。

但这只是感觉,也不好意思多讨论,就打算进入这个巨门,后面的甬道看上去已经像神道了,天下第二陵应该就在这条神道的尽头了。

我们三个人进去,里面的甬道大概进去三百多米,我们就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圆形墓室。在墓室的中间,摆着一块巨大的照壁,挡住了后面的出口。照壁上面,是砖雕的浮雕。

那浮雕非常精美,我用手电照着,发现那是一副藏传佛教主题的浮雕群像作品。上面中间是一个佛体系的神像,边上是无数的护法金刚和各种人物。

人物非常密集,多到无法想象,但我和闷油瓶还有胖子,因为特殊原因,都很熟悉藏传佛教。我一眼就看出了,这个神像是杜撰的。它不是任何一个存在的佛或者神,这是一个自己拼凑出来的角色。而且它的脸很像外面的佛像,我觉得这就是墓主人。

藏传佛教题材神佛非常多且复杂,一般不知道窍门的人是没法认全的。但我碰巧知道窍门。

而且看着这幅浮雕,我就看到上面神像的随从中,有非常多的黑色的人像,我摸着下巴就陷入沉思。

一路过来,一直觉得这个地方发生的事情十分混乱,但看到这幅浮雕,我忽然意识到其实这里并不混乱,这张浮雕其实就是答案。

这个古墓设计者的设计思路终于出现了:它在模拟墓主人成佛之后的状态。

第七十六章

宝藏神

我往后推了几步,拧松手电筒让光圈变大,把整块照壁上的浮雕都照了出来。

在西藏的各种神佛造像中,唐卡造型最为经典,而唐卡的创作内容都来源于严格的宗教典籍。这些对于神佛的记录,是非常精细的,这些神和佛有一些完全来自于尼泊尔和印度的宗教,有一些是西藏本土的山神,还有大量的神,来自于我们都很陌生的一种文化。

苯教。

这种文化起源于石器时代,原始苯教中流传了大量的杀生祭祀的仪轨,对于人骨,血肉秘法的使用,影响非常深远。

这里就不深入介绍苯教,只需要知道它在石器时代就开始产生,在这里象雄古国发展的同时,有无数的分支在藏地演化,在新苯教出现之前,原始苯教裹挟着原始部落的各种杀生祭祀的习俗,崇拜着无数的古神,这些古神种类之多,体系之复杂,产生了天、地、日、月、星宿、雷电、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兽等全方位的泛神崇拜。因为原始带有极强的巫术色彩,所以苯教有着极度神秘的仪轨和秘术。在西藏的很多山洞和岩壁上,还能看到最原始的苯教壁画。苯教典籍叫做《十万龙经》,十分厉害。

到了后来这些古神和各种宗教混合,很多都出现在了唐卡图案和壁画上,但苯教神不是孤神,他们每一个主神都带有巨大的伴神体系,包括明妃,护法,仆从,都是几万几千众的。

如果要讲明白其中的逻辑,估计还需要三万字,所以就此打住。单论这幅浮雕。

首先这个神佛我没有见过,也不知道是神造像还是佛造像,反正到了后面时代都神佛一体,但这个是虚构的。墓主人把自己的脸造到了主神的脸上,应该是象征自己已经成神。

但他的主神设计,就非常让人寻味,很多藏族神佛,骑着狮子,大象,骑着夜叉,我见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骑着女尸,为阎王骑尸。

但这个神,脸上是忿怒的丑身相,三张脸,脚下骑着一只黑色的麒麟。

其实不是骑,而是征服踩踏的样子。这和踩夜叉是一样的逻辑,主神有踩踏征服和骑两种姿态,这里肯定是征服。

从细节造型来看,这些细节来自于西藏的宝藏神(不用理解)。宝藏神骑的是狮子,这里变成了麒麟。